文都教育 您的学习导师

312心理学:管理心理学重点(4)


  • 2021-12-12 16:45:29   来源:黑龙江文都教育   
一、知觉的一般概述(一)知觉的概念: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,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。(二)知
一、知觉的一般概述

(一)知觉的概念: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,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。

(二)知觉的过程:观察、选择、组织、解释、反应

(一) 知觉与思维的关系

1、 知觉与思维密不可分,知觉是思维的“窗口”

2、 思维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,把知觉组织起来,使知觉获得一定的意义

(三)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

1、 客观因素

(1)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

(2)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

(3) 对象的组合

2、主观因素

(1) 需要和动机

(2) 兴趣和爱好

(3) 个性特征

(4) 过去经验

(5) 知识结构

(重点,难点)二、社会知觉及其效应

(一)社会知觉的本质:人的知觉

(二)社会知觉的分类:

1、 对个人的知觉:是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,进而取得对他们的动机、感情、意图等的认识。包括两个方面:一是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;二是知觉的组织结构。

2、 人际知觉:即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。主要特点在于有明显的情感因素进入知觉过程。如彼此之间接近的程度、交往的多少,彼此相似。

3、 角色知觉: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,及其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。

(三)社会知觉效应

1、第一印象效应;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克服消极的方面:

(1) 在看待别人时,要尽量避免仅仅凭第一个印象就下判断。

(2) 在对待自己时,要严格要求自己,注意随时地给人留下第一个良好的印象。

(3) 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,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。

2、 晕轮效应: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,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,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,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。

3、 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:优先效应是指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;近因效应则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。一般来说,在感知陌生人时优先效应起着更大的作用,而在感知熟悉的人时,如果在熟悉的人的行为上出现某种新异的表现,则近因效应起更大的作用。

4、 定型效应: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形成 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。

三、社会知觉的归因分析

(一)所谓归因,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,解释和推测其原因的过程。

(二)归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:(1)心理活动的归因;(2)行为的归因;(3)对人们未来行为的?。

(二) 归因的模式

情境归因(外因):如运气、任务的难易等

1、 海德的两归因模式

个人倾向归因(内因):如态度,努力等

知觉者本人的特点

2、凯利的三度归因模式 知觉对象的特点

归结为知觉者与知觉对象进行交往时所处的情境

前后的一贯性

归结为以下因素 普遍性

差异性

努力(内因、不稳定因素)

3、韦纳的成败归因模式 能力(内因、稳定因素)

任务难度 (外因、稳定因素)

机遇(外因、不稳定因素)

(四)归因偏差及其克服

常见的偏差:1、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

2、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

3、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

归因偏差的克服:1、要引导组织成员学习科学知识,尊重自然规律的特殊性,避免拟人化归因。

2、要引导组织成员多进行个人倾向归因,克服总是归因外在因素的偏差,以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作用。

3、要引导组织成员多从内在的不稳定因素(努力)归因,少从内在的稳定因素(能力)归因,克服总是认为自己能力低的归因偏差,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。

四、自我知觉、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

(一)所谓自我知觉,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。

(二)观察别人的行为与观察自己的行为的区别:

1、 观察自己行为时所掌握的信息要比观察别人时更多

2、 对自己行为的知觉比知觉别人的行为更熟悉

3、 在自我知觉时,自己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,而在知觉别人时自己是观察者,别人是被观察者。

(三)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关系

1、 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,离开社会知觉,就不存在自我知觉

2、 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,自我知觉对社会知觉具有影响作用。

(三) 自我意识:它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,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、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。

(四) 自我意识构成:物质自我、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

(五) 自我意识与自我知觉的关系:

1、 自我意识是在自我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。

2、 但自我意识的形成也不是被动的,而是能动的,对自我知觉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。

(六) 自我管理: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思想、心理和行为的调节、控制或约束。

(七) 自我管理的内容:自我思想管理、自我心理管理(即自我心理保健和自我心理调节)和自我行为管理。

(八) 自我意识对自我管理的意义(关系)

1、 自我意识为自我管理提供根据

2、 自我意识决定了自我管理的方向

3、 自我意识使自我管理获得了一致性。

院校分析 考试大纲 历年真题 历年报录比 考研分数线 分数查询 调剂信息


  考研慧学班

零基础备考,时不待人追赶要及时,线上线下双线教学,在职/在校/再战人群各取所需,锻炼应试能力,以应对考研为核心学习目的

  考研集训营

考研大数据解密变难"成必然趋势?与其焦虑不如提早准备营造优势,全日制集训营让你满载而归。地毯式扫清学习漏洞,漏洞式补强薄弱环节